□孔相娟
汪曾祺老先生曾说:“四方食事,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。”那什么是烟火气呢?烟火气——就是有生活的味道,用柴米油盐搅拌,和衣食住行息息相关,附有独特的魅力。人们都把烧烤撸串形容带有人情味的——烟火气,能包容好与坏,哭与笑,抚慰凡人心。
其实与烧烤最相配的季节是火热的夏季,坐在露天的街头巷尾,一个方桌,几个板凳,三五好友。你不需要穿着溜光水滑,假装高雅,宽袍短袖,满足于当下的享受即可。“满眼杀气”看着烤炉里,肥瘦相间的嫩羊肉呈现出诱人的光泽,细嫩肥美,不膻不腥,在炭火上烤得滋滋作响,生蚝、扇贝蒜香四溢,吃得食指大动。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,沉浸于烟雾缭绕中,似乎被蒙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,再借着酒劲开始天南地北胡侃,嘴里大呼过瘾,心中油然而生的欣然和满足。
冬天吃烧烤,就是一种内敛,坐在塑料棚子里,瑟瑟发抖。呼出的哈气与烧烤的热气交融在一起,撸上一口快速地咀嚼,凉了表面刷的一层鸡油就会凝固,吃起来有点腻嘴。啤酒也不如夏天的冰镇啤酒,喝上一口是那种直达心底的豪爽,而冬天喝啤酒是打着牙梆子的透心凉。
在远古时代,无论是河里的鱼,还是天空的鸟,地上的兽类,人们捕捉到了以后都会选择生吃,很不卫生,严重的还会闹肚子生病。当伏羲取来天火后,便教人们把飞禽走兽放到火上烤熟了吃。从此,人们吃着烤熟的肉,相比之下身体也变得健康了许多。《三字经》里有载“自羲农,至黄帝,号三皇,据上世”。为了纪念伏羲,人们把他称为“庖牺”即“第一个用火烤熟兽肉的人”。我们能够有围炉烤炙而食的场面,要感谢祖先的聪明才智。
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有一期,讲述的就是各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烧烤。纪录片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烧烤吸引我们的不光是烤肉大串,是包裹在烟熏火燎中的人生百态。”很多人都对烧烤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,不管生活怎样改变,那种最鲜活而真实的撸串经历,仍能吸引我们对它的执着,以及敞开心扉的热情。
烧烤在用另一种高效率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中,那就是美团外卖的方式,你只需拿起手机轻轻滑动着屏幕,想吃什么?轻轻一点,烧烤就会由外卖小哥,送到你家里。在家吃烧烤不需要有仪式感,自斟自饮,随意,随性。任凭窗外的北风呼啸,都与我无关,有一种跳出三界外的感觉。在温暖的房间里慢品享用,换一种地方,换一种方式,心境就大不相同,远离喧嚣声,吃的是一种安静。
林语堂先生曾说:“构成人生的,更多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,平常小事。”这也许正是我们每个人必然的经历,也是最终会皈依的真实写照吗?
其实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袒露在外,似乎只有在烧烤摊上吃才是真正的“江湖”,点个外卖在家里吃就是退隐“江湖”。但你会在家的安静中,找到那种久违的回归,那才是属于你我真正的——烟火气。